3月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农业界、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,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,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、宜牧则牧、宜渔则渔、宜林则林,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、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。
“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,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。”
粮稳天下安。
这些关乎中国饭碗的事,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。
武汉:高标准端稳这个“饭碗”
人勤春来早,春耕春播催人忙。
3月8日下午3点半,新洲区辛冲街周家墩农民王汉华和王兴承包的1300多亩农田里,95匹马力的雷沃拖拉机正拉着铁犁旋耕土地,农民王兴正在操作大疆重型农业无人机喷洒药水。这片高标准农田去年刚刚完成建设,修建了灌溉排水沟渠,硬化了道路,还对土壤进行了有机质提升。
@新洲区辛冲街周家墩农民 王兴:这几年,我们采用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和农业技术,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,一年收入十多万元。
辛冲街周家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,是全市2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武汉全市有可耕种大田作物的田地350万亩。经过10年建设,其中220万亩已成为高标准农田,预计到2030年,武汉市的高标准农田将达到270万亩。
3月8日,武汉市召开“高标准农田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”,会议要求,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春耕农业生产,确保粮食安全任务完成。
@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处处长 项华平:高标农田能够把土地质量提高很多,对我们种好田、提供优质粮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。
“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,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”。高标准农田建设,就是要让我们能高标准地端稳中国人自己的“饭碗”。武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主任王爱民告诉我们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武汉市已用十年之功推进的“高标准农田建设”,更需要科技支撑。
@武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主任 王爱民:武汉市这几年大力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,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5%,今年武汉正在通过增加购机补贴力度等方式,大力推进农业粮食机械化,促进农业机械升级换代。
“补贴+高标准+机械化”模式让农民尝到甜头,新洲区辛冲街周家墩农民王汉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:现在粮食每亩增产54公斤,油菜13.7公斤,亩均增产增收103块,人均增产就是87块钱。
@新洲区辛冲街周家墩农民 王汉华:计划在两年之内,把承包的高标准农田从现在的1300亩增加到3000亩。
目前,我市春播种子储备充足:常规稻种子1500万公斤,杂交稻种子2000万公斤,蔬菜、玉米、大豆种子各500万公斤;贮备化肥8万吨,农药1500吨,农膜2700吨,已备农资完全可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要。
乡村全面振兴,离不开这个“饭碗”
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,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确保农业稳产增产、农民稳步增收、农村稳定安宁。
武汉,正在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,大力发展都市农业,在土地这个“饭碗”里,装进更多的希望和收获。
正是春回大地时,从黄陂区姚集街驱车北行2.5公里就到了杜堂村。曾经的“穷乡僻壤”如今鸟语花香。这就是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带来的变化。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建设面积约5000亩,在杜堂村的基础上,延伸到周边的柏叶村、崇杰村、北门村。
村民葛台刚把农村的两处宅基地流转给杜堂村合作社后,每年能获4万元左右的分红,还自动成为综合体的工作人员。葛台刚的妻子也在综合体内的杜堂广场商业街开办汉服馆,周末客流量大的时候,一天能挣1000多元。
葛台刚一家的变化是杜堂村脱贫致富的缩影。木兰花乡董事长葛天才告诉我们,依托这片绿水青山建起的田园综合体,每年能帮助3000名村民就近就业。村民们不仅可以在景区内打工,还能凭借土地流转、闲置房屋增值、入股分红、经营餐饮、售卖农副特产品等方式增收,村民户均年均增收6.2万元。
@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董事长 葛天才:我们希望把杜堂村模式复制到全市、全省乃至全国,真正给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支持帮助。
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、休闲旅游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,目的是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,补齐农业短板,促进三产融合。目前我市已有10个田园综合体,它们已经成为盘活农村资源、全方位提高农民收入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出路。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一级主任科员周毅介绍,我市已开展5年的田园综合体建设,呈现出四大特点:
# 整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,盘活农民的闲置空房,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
# 带动农民用工,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
# 发展特色农业,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和农民收入
# 推进产业融合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吸引市民下乡休闲体验
武汉
正在通过各种方式
让“乡村全面振兴”变得更精彩
让土地这个“饭碗”里
装满更多的欢笑和幸福
2022
幸福可期
主办单位: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(汉南区人民政府)办公室
承办单位: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(汉南区)大数据中心
备案证编号:鄂ICP备2022016438号-1©1997- 版权所有
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:4201130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