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在好了,我在武汉找到了工作,每月收入也有三四千元,有了落脚之处,心里也安定多了。”日前,在武汉开发区莲湖路长锐服装厂,刚刚入职不久的搬运工人杨梦林说。
长锐服装厂缝纫车间生产场景。记者康鹏
今年39岁的他,来自云梦县吴铺镇一个贫困家庭,姐姐弟弟已经成家,家里还有父母和80多岁的奶奶,负担较重。因视力不好,他被定为“三级残疾”,找工作比较难,是当地的精准扶贫对象。
前些年,他一直在广州一家鞋厂里,做一些简单的工种。去年企业效益不好,一年下来,只挣到1万元。今年疫情暴发后,他便滞留在家中。
6月9日,武汉开发区在云梦县城召开专场招聘会。在家待业半年的他,在村支书的提醒下前往应聘,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。
现在的他,在服装厂里做搬运,每天把做好的衣服成品推到洗衣房,再把洗好的衣服送到仓库。“吃住都在厂里,十分方便 ,同事们也都很友善。”杨梦林高兴地说。
长锐服装厂缝纫车间生产场景。记者康鹏
武汉开发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推动精准扶贫、打赢脱贫攻坚战,武汉开发区与英山、云梦、红安、孝昌等扶贫县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,并与十堰张湾区、五峰区等扶贫地区进行劳务对接,吸纳了一大批像杨梦林这样的精准扶贫对象来区就业,仅武汉市内就达280人。
42岁的廖小丽来自孝昌县卫店镇,老公也在武汉打工,家里有两个儿子,一个12岁,一个4岁。
“最近4年,我一直在家里带小孩,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。现在老人年纪大了,孩子上学花销也不小,老公一个月只有4000元收入,刨去日常花销一点都剩不下,家里负担很重。”廖小丽说。
来自孝昌县贫困地区的工人廖小丽在工作岗位上。记者康鹏
上半年,在当地劳动部门的帮助下,她接受了3个月的免费缝纫培训。正巧遇到武汉开发区前来召开招聘会,她便应聘成为长锐服装厂的一名缝纫工。
最近工厂赶订单,廖小丽工作很忙,经常加班,但她感到十分充实。“有了两份收入,我们家庭的经济情况就会好得多。”廖小丽表示。夫妻两人计划,多攒点钱,将来创业,做点自己的小生意。
长锐服装厂缝纫车间生产场景。记者康鹏
长锐服装厂人事负责人杜国娇介绍,今年以来,这家企业共吸纳10余名来自扶贫地区的劳动力就业,此外厂里还有5名残疾人,平时一视同仁,同工同酬。
主办单位: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(汉南区政府)
承办单位: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(汉南区委)宣传部
备案证编号:鄂ICP备19001492号-1©1997-2016 版权所有
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122号 网站标识码:4201130014